特高壓再奪魁,直流輸電項目總投資超2500億元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公布。其中,“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獲得特等獎。
這已是特高壓第二次獲得特等獎。“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曾摘下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據科技部網站,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技術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技術,是解決我國能源資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問題、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和電力跨區域大范圍輸送的核心技術。
該技術由160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攻克了特高電壓、特大電流下的絕緣特性、電磁環境、設備研制、試驗技術等世界級難題。其中第一完成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主任李立浧。
1月8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特高壓輸電可比肩高鐵,“特高壓直流輸電應該獲得這一獎項。它是全世界中我國獨有的技術,但推廣起來比高鐵更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初步統計發現,含示范工程在內,目前我國已建成13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最長輸電距離達2383公里,最大額定功率達1000萬千瓦,總投資已超2500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骨干網架基本建完,特高壓直流輸電市場已近飽和,對輸配電高端生產企業來說前景不太樂觀,需走出去打開國外市場。
年輸電量超3000億度
我國對特高壓的研究可追溯至“十五”期間。
2005年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開展百萬伏級交流、±80萬伏級直流輸電技術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研究進入實質性階段。
李立浧接受央視采訪時指出,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過電壓抑制與外絕緣配置、直流系統構建、直流設備研制、超大容量直流接入電網的安全穩定控制、試驗體系建設和直流集成技術等六個方面攻克了世界級難題。2010年,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云南——廣東、向家壩——上海兩個國家級示范工程建成投產。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推薦該項目的公示材料顯示,兩個示范工程至2016年12月輸送清潔水電3092億千瓦時,分別約為廣州、上海2015年用電量的4倍和2倍。
第一個正式工程則是2012年底投產的錦蘇工程,起點四川西昌欲龍換流站,落點江蘇蘇州同里換流站;最大輸送功率720萬千瓦,全長2095公里。
該獲獎項目簡介顯示,特高壓直流工程滿足了我國東、中部地區的用電需求,推動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使西南水電、西北風電太陽能資源的集約開發和大范圍消納成為可能,為加速能源革命、實現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已建成9回特高壓直流工程,輸送總容量6360萬千瓦,年輸送電量超過30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超過80%,每年減少東中部地區煤炭消耗1.7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億噸,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主要輸電通道。后續規劃建設11項工程,輸送總容量約1億千瓦。
過去半年間,又有內蒙古錫盟-江蘇泰州(錫泰)、內蒙古上海廟-山東臨沂(上山)、云南大理-廣東深圳(滇西北)、內蒙古扎魯特-山東青州(扎青)等四個工程建成。
林伯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特高壓輸電必須滿足遠距離和大容量兩個條件,很多國家無法滿足,加上國家與國家之間比較復雜,該技術對外推廣起來比高鐵更難。
據國家電網消息,巴西是全球第二個擁有特高壓直流技術的國家。當地時間2017年12月21日,由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中標的巴西±800千伏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投運儀式舉行。這條巴西第一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全長約2076公里,輸送容量400萬千瓦。
國內市場已近飽和
特高壓直流輸電的國產化率也頗有亮點。
據悉,向家壩-上海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已達67%。到了錦蘇工程,該比例提升至90%,且首次實現由國內負責特高壓直流工程的成套設計。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振巖曾參與“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800kV直流輸電系統關鍵設備規范研究”。1月8日,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總體來看,特高壓交直流輸配電不存在對產業格局產生重大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但在主設備關鍵技術的可靠性和成本方面還存在持續改進的空間。”
目前全球范圍內,僅我國“±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1000kV特高壓交流輸電系統”處在商業運行階段。綜合來看,關鍵產品和裝備的設計和制造能力相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質量、大規模生產、長時間運行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相對較高。
“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相關技術裝備的制造水平總體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共性基礎工藝等方面的對外依存度相對不高。”郭振巖說,零部件與材料少量需要進口供應,產品質量和可靠性與國際領先水平還存在差距,國內采購價格對比國外進口相對較低;關鍵共性基礎工藝有待進一步提高。
但市場已趨飽和。1月8日,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經過近10年的發展,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骨干網架基本建完,新建需求很小,市場快飽和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家電網公司原董事長劉振亞也于2017年9月公開表示,到2017年年底,納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將全部投產。2018年幾乎無工程可干。
林伯強分析稱,特高壓輸電的建設要根據電力情況來部署。當年急需把西部的電送到東部,對特高壓輸電的需求比較急迫。現階段每個省電力都過剩,電力公司都等著發電,對特高壓輸電的需求就沒那么迫切,建設速度放緩。
這就要求相關企業走出去打開國外市場。郭振巖表示,就目前來看,我國特高壓輸電的變壓器、高壓開關、絕緣子、避雷器、控制保護裝備等方面的裝備技術基本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產品在國內市場占絕對優勢,國際市場占有率也在逐年提高。
但在工程整體建設方面,與國際龍頭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ABB、西門子、阿爾斯通等企業集系統設計到設備制造為一身,在國際直流輸電領域多采用交鑰匙工程方式,而國內系統設計和設備制造分別由不同的公司來完成,“因此,對國內設備制造企業而言,幾乎沒有機會參與由這些國際企業在國外承攬的直流工程。”郭振巖說。
- 上一條 亨通攜手太倉交運布局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
- 下一條 無鹵低煙阻燃電纜開裂的原因